寸和尺到底差多少?1分鐘搞懂 | 裝潢必知!台灣常用的寸與尺 | 別再搞混了!寸和尺換算懶人包

「fengshuipbn」的個人頭像

生活中常見的寸和尺,你真的了解嗎?

每次去買窗簾或看家具尺寸時,總會聽到老闆說「這窗戶大概3尺寬」、「這個櫃子高2尺8寸」,但你知道這些傳統單位跟我們常用的公分、公尺要怎麼換算嗎?今天就來聊聊台灣人生活中最常遇到的寸和尺。

說到長度單位,台灣其實混用了很多種系統。傳統的台制單位像是寸、尺,跟英制的吋、呎長得不一樣,但發音又很像,真的很容易搞混。像我們去買電視會說「55吋」,但老一輩量衣服可能說「3寸半」,這兩個「寸」其實是不同的單位喔!

單位名稱 屬於哪種制度 換算成公分 常見使用場合
寸(台寸) 台制單位 3.03公分 傳統木工、神桌尺寸
尺(台尺) 台制單位 30.3公分 布料、窗簾、家具
吋(英吋) 英制單位 2.54公分 電視、手機螢幕
呎(英尺) 英制單位 30.48公分 建築、進口家具

在台灣做裝潢或買家具時,老師傅最愛用的就是台尺和台寸。像是一張標準的單人床通常是3尺x6尺2寸,換算下來大約是90公分x188公分。有趣的是,台灣的「尺」比英制的「呎」短一點點,30.3公分vs30.48公分,平常可能感覺不出來,但量多了就會有差距。

很多年輕人現在都直接用公分公尺了,但傳統市場和部分行業還是習慣用台制單位。下次聽到「寸」的時候,記得先問清楚是台寸還是英吋,才不會買錯尺寸。像水電師傅說的「4分管」其實是指管徑4分,也就是1/2寸,約1.5公分,這些行業術語都是用台制單位在計算的。

去布料行買布時,老闆問你要幾尺,記得1尺布大約是30公分。如果想做窗簾,量好家中窗戶寬度後,記得要把公分換算成尺數,才不會跟老闆雞同鴨講。傳統的寸和尺在台灣還是有它存在的必要,畢竟很多老師傅的捲尺上還是刻著這些傳統單位呢!


寸和尺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為什麼台灣水電師傅最愛用『寸』來量管徑?

走在台灣巷弄裡,常聽到水電師傅喊「這支要換4分管」、「那個是6分的」,明明現在公制單位這麼普及,為什麼台灣水電師傅最愛用『寸』來量管徑?其實這跟台灣水電產業的歷史發展有超大關係。早期台灣的管材規格多是從日本引進,而日本在二戰前也是使用英制單位,這種習慣就一路傳承下來,變成老師傅們的「行業暗號」,就算現在年輕師傅學公制,到現場還是得跟著前輩說「分」跟「寸」才不會被當門外漢。

說到這個「分」和「寸」的換算,很多剛入行的人會搞混。其實1寸等於8分,這跟我們傳統木工用的台制單位不一樣(台制1寸=10分),而是英制單位的特殊算法。這種單位在台灣水電界已經變成標準語言,連材料行老闆聽到你要「2分管」都知道是直徑6.35mm的管子,但如果你說要「6.35mm管」反而會被問「啊這是幾分的?」。

常用說法 實際尺寸 (英制) 公制換算 (mm) 常見用途
2分管 1/4 inch 6.35 小口徑水管、瓦斯管
4分管 1/2 inch 12.7 一般家庭冷熱水管
6分管 3/4 inch 19.05 大流量供水、主幹管
1寸管 1 inch 25.4 大樓主供水管、工業用管

有趣的是,這種英制單位的堅持不只出現在口語上,連台灣本土生產的PVC管、銅接頭,上面鑄造的規格標示也常常是「1/2」或「3/4」這種英制數字。老師傅們會說「用寸量比較準」,其實是因為整套工具(比如管鉗、牙板)都是配合英制規格設計的,用公制反而不順手。現在有些進口歐規器材開始用公制,但師傅們還是習慣先把毫米換算成「分」再施工,這種行業文化短期內應該很難改變啦!

裝潢新手必看:木工師傅如何用『尺』快速丈量空間

最近有朋友剛買新房準備裝潢,跑來問我木工師傅到底怎麼用一把尺就能快速量出空間尺寸。其實這招真的很實用,尤其對裝潢新手來說,學會這個小技巧可以省下不少時間和金錢。今天就來分享幾個木工師傅常用的丈量方法,讓你也能輕鬆掌握空間尺寸!


首先要知道,台灣木工師傅最愛用的就是傳統的「捲尺」,但他們量法跟我們一般人很不一樣。師傅們會用「跨步法」快速估算長度,一步大約是75公分左右,先跨步估算再用捲尺確認。這樣在大型空間就能快速抓出大概尺寸,不用從頭拉到尾那麼麻煩。另外他們還會用「對角線量法」確認空間是否方正,這個超重要!只要量兩條對角線長度一樣,就代表空間是標準的矩形。

下面整理幾個常見的丈量技巧對照表:

技巧名稱 使用時機 注意事項
跨步估算法 初步快速丈量大型空間 記得最後要用捲尺確認實際尺寸
對角線量法 檢查牆面是否方正 兩條對角線長度要完全一致
分段丈量法 遇到轉角或障礙物時 每段都要做好記號避免遺漏
牆面垂直檢查法 確認牆面是否垂直 用水平儀輔助更準確

說到實際操作,很多新手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只量一次。老師傅告訴我,他們至少會量三次取平均值,因為地面不平或捲尺沒拉直都會影響準確度。特別是訂做櫃體的時候,差個0.5公分可能就裝不進去,所以寧可多量幾次也不要事後後悔。另外記得要把插座位置、樑柱突出部分這些細節都標註清楚,這些小地方常常被忽略卻最影響後續施工。

寸和尺

『寸』和『公分』怎麼換算?台灣人最常搞混的單位

每次去買窗簾或看家具尺寸,總會聽到老闆說「這個寬度3寸」、「那個高度90公分」,當下是不是覺得腦袋打結?這兩個單位在台灣日常生活中超常出現,但很多人其實根本搞不清楚它們之間的關係。今天就來幫大家徹底弄懂,以後買東西再也不會被尺寸搞得霧煞煞啦!

首先要搞清楚的是,台灣講的「寸」通常是指「台寸」,跟中國的「市寸」或日本的「日寸」都不一樣喔!台寸是台灣傳統的長度單位,1台寸等於3.03公分。不過實際使用時,很多人會直接簡化成1寸=3公分來計算,這樣記比較簡單也不會差太多。來看看常見物品用這兩種單位的對照表:

台灣常用說法 換算公分 實際應用場景
1寸 3.03公分 窗簾桿、佛珠尺寸
3寸 9.09公分 相片沖印尺寸
5寸 15.15公分 手機螢幕大小
10寸 30.3公分 蛋糕直徑

最讓人困惑的是買電子產品時,像是筆電螢幕說14寸,其實用的是英制單位的「英寸」(1英寸=2.54公分),跟台寸又不一樣!所以14英寸螢幕大約是35.56公分,如果誤以為是台寸去算就會差很多。這種時候建議直接問清楚店家是用哪種「寸」,或是要求看公分標示最準確。

傳統市場買菜也常遇到單位混淆的情況,像是有阿嬤會說「這把菜30塊錢一寸」,這裡的「寸」其實是指「一把的粗細」,根本不是長度單位。還有些老師傅做木工時會用「分」當單位(1寸=10分),這些都是台灣特有的用法,剛開始接觸真的會覺得很頭痛啊!

Tagged in :

「fengshuipbn」的個人頭像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